【TEDView專欄】Redefine |巫彥德:酸甜苦辣,人生百味

人生百味,一個關注貧窮議題的組織,由一群在太陽花學運相遇的熱血青年創立,巫彥德便是其中一位共同創辦人。巫彥德認為,社會大眾不去幫助無家者不是因為冷漠,而是沒有掌握幫助他們的方法,導致「怎麼做都沒有辦法幫助無家者」的無力感產生。因為這項大眾的共同經驗,促使他與夥伴決定創立人生百味。

圖片來源:巫彥德提供

自2014年開始舉辦各種不同倡議、培力、群眾行動活動,希望透過這些活動,消除大眾對無家者的刻板印象,培養無家者的能力,讓他們能夠維持最基本的生活水準。同時,透過相處創造理解,讓社會大眾能夠實際行動去幫助他們。雖然這些措施沒有辦法立即讓無家者回到社會常軌,但至少能夠在無家者人生最灰暗的時候,給予他們一些溫暖,適時地接住他們,好讓他們不要墜落的這麼快速。

圖片來源:人生百味臉書粉絲專頁

人物專訪連結:https://youtu.be/J5oH6NNKztg

淡化污名,從相異性走到相似性

社會對無家者的污名主要有三類:成癮、好吃懶做、暴力。這些情況的確真實地在街頭發生,但並非所有無家者都是這種特定類型的人。不管是社會大眾還是無家者,都會有狀態很差的時候。當看到無家者喝醉酒的時候,通常大家會覺得很危險;但是當一個上班族今天在街上喝得爛醉,大眾可能會去猜想背後的原因 — — 因為對生活感到鬱悶而喝酒,或許是大眾共有的經驗,但無家者身上卻被貼上了「酒精成癮」的標籤。「無家者不是同質性很高的群體,而是由城市中各種不同弱勢狀態落入貧窮。」在自己最糟的狀態時,人通常會關閉社交的窗口,失去與其他人產生連結的能力。

其實無家者與我們沒有太多不同,而就這點,巫彥德表示他不會去放大無家者正向的部分好博取大家的認同 — — 他們有喜怒哀樂,也有努力與不努力的時候。但是無家者負面的部分常會被無限放大,甚至定型成大眾對他們的分類標籤。污名是一種相異性的擴大,若把無家者完全劃分為與我們完全不同的族群,無家者的標籤便會一直存在,沒有機會消除。人生百味在做的是提供一個讓大眾能夠了解無家者的場域,透過大眾與無家者相處、人生百味對大眾倡議等方式,經年累月的推動之下,讓大家發現無家者與我們相同的那一面,能夠引起對相似經驗的共鳴,進而去理解他們。當有一天大眾能夠不再用小部分的印象擴大成對無家者全部的認識,污名才能夠真正的消除。

比起解決問題,更重要的是理解原因

人生百味相信:「弱勢不是被切割出來的特殊族群,而是流動的,可被改變的狀態。」社會常把弱勢視為一個問題,想透過看似積極的手段斷然將這些弱勢者塞回「正常」的框架,卻沒有理解他們淪落無家處境的真正原因,剝奪無家者發聲的機會,更無法扭轉大眾對他們扭曲的印象。巫彥德表示,人與人的實際接觸除了話語之外,還有非語言訊息的交流,透過面對面地互動,讓大眾更了解無家者背後的故事,期望能夠透過舉辦一連串的活動,讓他們能夠學習如何說出自己心中的話,並且給予他們表達的信心,這樣才能夠讓大眾聽到他們的聲音,創造共鳴,消除對無家者的刻板印象,從社會排除走向社會包容。

圖片來源:向貧窮者學習聯盟粉絲專頁

為了改變無家者於社會中失語般的處境,人生百味的「貧窮人的台北」展覽提供了一個讓弱勢者發聲的場域,透過語言之外的形式進行創作,讓大眾能夠更加了解貧窮階層的狀況,聆聽不同視角的故事,走入貧窮人的生活之中。而「無家者尾牙」,則是一個讓無家者也能夠享受佳節氣氛的活動,有游擊餐車、市集,以及寫春聯、美甲等活動,更提供了無家者與民眾進行交流的機會。其中,透過網路宣傳,人生百味邀請所有人帶著自己不再需要的二手物來到市集,透過交換或餽贈讓這些二手物發揮更大的價值。在這個市集之中,有需要的人,不必被標示弱勢者的身份,也能夠擁有選擇的權利,大家都是平等的。在活動之後參與者表示,他們對無家者的印象改變了很多,像是打破那片將自己與無家者之間隔開的假想玻璃,意識到無家者只是被社會貼上各種負面標籤的人類而已,甚至想更了解他們,與他們做朋友。

圖片來源:人生百味臉書粉絲專頁
圖片來源:人生百味臉書粉絲專頁

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比賽

無家者因為居無定所,所以沒有辦法申請低收入戶補助,是一群被遺漏在社會體系之外的人。賺到錢想租房子,也可能面臨房東因為對無家者的刻板印象,所以不租賃給他們的狀況。即使有社會住宅,也因為需求遠遠大於供給,而很難輪到無家者入住。既然社會網絡沒辦法接住所有墜落的人們,人生百味決定盡自己的一份心力,打造一個能夠滿足無家者基本的生理需求的地方,名為重修舊好。

重修舊好提供無家者一個可以洗衣服、洗澡、吃飯的空間,讓他們能在其中修補自己的傷痕。重修舊好的核心主旨之一,就是不強逼無家者力爭上游、快速重建與社會的連結,而是讓他們各自發展,自由成長。巫彥德表示,行於社會常軌中就像是一場比賽,而無家者是從這場比賽落敗的選手,而以蠻力將他們塞回這場比賽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。其實對於無家者來說,最嚴重的是失去與別人互動,產生連結的能力,而重修舊好除了提供無家者最基本的生活水準,更提供一個能讓他們重新敞開心胸,再度與別人產生連結以減輕內心的孤寂感的安全空間。

圖片來源:人生百味臉書粉絲專頁

接納社會中的各種狀態,社會才能夠多元

談及大眾與無家者之間的失落的對話空間,巫彥德與我們分享日本的社區建築案例:社區中每棟房子都退出一些空間,陽光便能藉由這些空間照進整個社區。人際相處也是同理,若大眾願意在心中騰出一塊空間,去理解、同理我們不同的群體,並在與被標籤群體對話的過程中,找到彼此生命經驗的共鳴、相同之處,這個空間便可以成為整個社會的光的來源。

我們所在的臺灣社會中有許多不同的族群或階層,每一個階層都應該存在,社會才能夠多元且正常運作。就像人生有很多滋味,沒有哪個滋味是特別重要的,也沒有哪個滋味是可以被消除的,唯有嘗過酸甜苦辣,才能夠真正體會人生百味。

--

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