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TEDView專欄】Redefine |黃豪平:拋下頂大光環,擁抱璀璨未來

或許,你是在某集「綜藝玩很大」中,瞥見他擔任關主的身影;或許,你是在YouTube的演算法之下,認識這位充滿幽默的脫口秀主持人。從政大國貿系、政大企研所畢業,卻放棄傳統商學院畢業生會走的道路,選擇對他而言充滿未知及冒險的演藝圈生涯。以「超級模王大道」第七名之姿出道,如今皆在各大綜藝節目都能看見他的身影,在脫口秀界也聽得到他以詼諧的手法,自嘲或是對時事批判。他,就是黃豪平。

專訪連結:https://youtu.be/gdFYpk6aYTw

大學生活的經驗積累

對黃豪平而言,初上大學的憧憬,就是「University,由你玩四年。」帶著能與各大跨國公司交流的想像進入政大國際貿易學系,迎面而來的是傳統理論、商品,及較不拿手的數學,讓黃豪平的大學生活充滿挫折與自我懷疑,直到設立研究所的目標後才有所轉變。大學期間,黃豪平積極涉獵外院的課程,並非為特定目標所學,而是出自於自身的興趣,而這些選修課程的養分,也在日後進入演藝圈後開花結果。其中一堂「媒體識讀」,讓他具備批判思考的能力,在大量資訊中點出偏頗之處、產生質疑。黃豪平也將課堂所學帶入演藝圈工作中,將「黃豪平」這個名字當成一個品牌經營,對自己進行SWOT分析,放大自己的優點,避開自己的劣勢。求學期間所選科系與表演藝術較無關聯,反而造就黃豪平跳脫框架的能力,在學習表演的過程中更能覺察自己的熱情,也更具努力的動力。

像一般大學生,到了大三、大四會積極尋找實習機會,黃豪平在獲選進入大型電腦公司實習後,卻遭遇公司營運危機而失去實習機會。當下的迷惘,成為了黃豪平全心準備研究所甄試的契機,也才有日後與綜藝圈相遇的機會。在求學生涯中,黃豪平積極投入演藝選秀比賽,在多次嘗試中,更確立自己的興趣。而累積更多主持經驗後,黃豪平也逐漸找到自己的風格,做自己並顯現他人趕不上的優勢,幫自己開創一片藍天,而其中自己是唯一的競爭者,便不可能輸給任何人。

踏入職場的風險評估與信念

縱使有夢想,黃豪平選擇謹慎面對他的演藝圈夢想。面對不確定性,他會先確保自己有所退路、承擔得起風險,才採取行動。當時研究所延畢一年,也是多給自己一年的時間闖蕩,所幸當時遇上擔任「綜藝玩很大」關主的機會,讓黃豪平意識到自己有機會在演藝圈闖出自己的舞台。黃豪平那時所考慮的風險,就是不斷表演也有可能不被他人看見。「你看到台上那些人的光鮮亮麗,可是其實有很多人,他們沒有機會被大家看見,而這些人付出的努力不會比較少。」憑藉自身的學歷,黃豪平知道,設立停損點、給自己時間闖蕩後,倘若成績不如預期,仍然可以重回商學院畢業生的職涯。

踏上演藝圈之路,當初面臨的是與家人價值觀碰撞,然而在一次詢問家人能否扮演女裝接下「康熙來了」的代理主持時,父親的回覆是:「不用擔心啦,這是你的工作啊,說不定你扮女裝還比陳漢典漂亮。」這點醒黃豪平,家人沒有將支持說出,卻已經默默成為他最大的粉絲。家人的反對,往往來自害怕孩子過不好、不快樂,而在證明自己已經想好且心甘情願走上這條路後,這些反對自然便不成立。另外,面對同儕的嘲諷,黃豪平則是建立起強大的信念:「等我有成就之後,你們自己要來靠近我。」走上一條他人不理解的路,能做的就是遠離那些讓自己不舒服的人,自己也要看得起這份工作,自然心裡會感到踏實。黃豪平也相信,我們沒有那麼缺朋友,真正要去找的是那群能跟你一起往前進、推著你往前跑的人。

工作的壓力調適與心法

當初因為無聊,走入「卡米地喜劇俱樂部」,與單口喜劇結下良緣。認真的生活態度及大學培養的批判性思維,讓黃豪平抓出對生活的質疑並創作出與觀眾共鳴的作品。「許多人不知道他過著生活,但他就過了,過了就是過了。認真體驗生活的經歷,那些都是題材與靈感的所在。」黃豪平說道。面臨創作者力求突破遇到的「撞牆期」,雖然許多靈感來自上場前幾分鐘,然而黃豪平認為,自己能做的就是「平時做好準備」。運氣不會每次都降臨,所以藉由平時的準備、對生活的觀察,至少可以先創作出初稿以待未來修改。換個角度想,也不妨接納這段「撞牆期」,寫成一個段子與他人分享。

面對粉絲從喜歡到不喜歡的無常,黃豪平創作時並不會迎合觀眾,並平心將觀眾流失視為可承擔的風險。如今單口喜劇表演者如雨後春筍般湧出,對黃豪平而言,反而是一個良性的競爭,代表越來越多人重視脫口秀的市場。如果因為新人的產生而備感威脅,反而是自身能力不足的警訊,遲早會遭到淘汰。面對工作上的壓力,黃豪平相信,除了積極做比想像更多的準備,也可以去尋找能模擬當下情境並實際演練的機會,降低恐懼對表現的折扣。例如擔任第54屆金鐘獎主持人時,黃豪平藉由翻閱歷屆影片,模擬當下主持情境,以不斷練習降低緊張感。另外,若在人生中遇到低潮但仍須上台演出,仍然該保持自己的專業,將能把握的部分抓緊,因為「觀眾沒有責任去承受你的情緒」。

接納的第一步:認知

對黃豪平而言,「接納」的第一步是認知,接納不同的存在,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,讓別人去理解那樣的你,並不用去為了誰而改變自己。黃豪平先生提到:「如果這個社會是大家彼此都有一些認知與理解,願意去理解其他人是什麼樣的人之後,我們才能談接納。」

黃豪平認為,在旅行中很容易進行自我認知,以認知其他人,進而創造出理解跟接納別人的機會。黃豪平習慣獨自旅遊,因為他知道自己一個人所及之處及旅遊豐富度,不會比團體旅遊來得差,且有旅伴經常會要迎合他人。在旅行中,黃豪平認知自己可以接納一個人的孤獨,也喜歡如此的旅行步調。在獨自旅行中,他更深刻地認知自己的個性,進而接納自我,並習得接納他人的能力。

For:仍在探索職涯規劃的大學生

「有人生的彈性去面對大環境的變化,禁得起犯錯的風險,從錯誤中學習、修正。」以一位成功轉換跑道的過來人,黃豪平鼓勵大學生不要去害怕犯錯,趁年輕還有本錢犯錯時多嘗試。許多同學會苛求自己在18歲選填志願時做對選擇,然而未來仍充滿太多未知數,就算選擇現在看來錯誤的科系,未來或許能轉為預期外的收穫。對於未來與不要設下太多期望,就是不斷嘗試、學習,只要當下心情是愉悅的且具有熱情,就算最後未來用不著也無妨。「可以有期望、有夢想,但不能期待一定實現,利用短期目標不斷堆疊以達成長期目標,而長期目標接近夢想但不是以夢想為目的前進。」在每天達成夢想的路上不斷成長,縱使最終事與願違,但過程中有所成長、與昨日的自己有所不同,便已足夠。

除了自己的努力,還需要很多機緣巧合降臨,而我們也需懂得把握,才有機會取得成就。努力只是一張入場券,然而最後一哩路往往取決於運氣,而運氣是公平的數學機率,因此也不要拿自己與他人比較,只要知道自己在進步、學習即可。面對做選擇面臨的挫折,更不應害怕,因為世界上一定有努力付出更多卻也同樣沒有成功的人,因此遭逢挫敗的自己並不孤獨。

「萬事皆有裂痕,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。」黃豪平分享道。翻閱綜藝節目或是社群媒體、影音平台,現今皆可以看到黃豪平,以幽默、詼諧的語調與詞彙,為生活帶入輕鬆的正面能量。面臨職涯的選擇,學會事前的風險分析、給自己設定一個停損點並從中不斷學習、調適,自然所經歷過的點都會連成線,成為自己人生的主持人。

--

--